海内外动态OVERSEAS

面向社会聘请“秘密”群众监督员 江苏省赣榆县针孔摄像机整治“机关病”

作者: 时间:2005-06-08

焦点提示:

江苏省赣榆县为强化行政监察可谓煞费苦心。目前来看,效果也颇显著。但是,此举所引出的质疑,也值得重视。此外,工作拖 沓、踢皮球等“机关病”,往往比打扑克、玩游戏更难以捕捉;某些腐败的行为,更是暗箱操作非监督员所能拍摄到。行政监督如何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,如何 才能避免舍本逐末,需要更多的高招。

上班时有人在办公室打扑克、玩游戏、吃东西、睡觉、织毛衣……这些由行政效能信息监督员“秘 密”暗访偷拍的现场录像,不久前在江苏省赣榆县电视台播出,所涉53名干部随之受到严肃处理。此举对“机关病”治理颇为有效,但同时也引出一些人的质疑, 认为这是否会导致侵犯个人隐私等其他后果。

公招百余“秘密”监督员

2003年下半年,江苏赣榆县为了强化行政监察职能,对原“赣榆县软环境办公室”进行改组,成立了行政效能监察中心。

为了能取得实效,赣榆县委想出一个新招:面向社会聘请人民群众做监督员。消息在当地电视台、报纸、电台等公布后,引起了强烈反响。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报 酬,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,共有600多人前来报名,最后挑选其中100余人担任行政效能信息监督员,颁发了证书,还分别单独进行了基本培训。

中心还作出特别规定,这些群众信息监督员的姓名和身份属于高度机密,只有纪委副书记和中心两名正副主任共3人知道。之所以采取这一保密措施,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他们更有效地工作,同时也是为了对他们进行保护。

偷拍曝光违纪干部

据介绍,这100多名群众行政效能信息监督员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,一是把发现、收集到的机关干部违反工作纪律等方面的问题线索反映到监察中心,二是对机 关工作进行暗访。为了便于把暗访到的问题形成证据,中心专门拨出2万多元,购置了一台微型针孔摄像机,以便把暗访发现的问题悄悄拍摄下来。

100多名“秘密”的行政效能信息监督员开始工作后,提供了大量反映问题的信息。迄今各种暗访已进行了几十次,拍摄到的录像带达十几盘。

不久前,赣榆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把2004年群众监督员暗访拍摄的录像资料进行了集中整理,挑选出其中53个存在明显违纪问题的画面制作成一部专题片,在赣榆县电视台公开播放曝光。

据介绍,暗访录像播出后,立即在全县掀起了机关作风整改热潮,各“涉案”单位连夜召开会议,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自我剖析,加强整改。按照相关规定, “涉案”的53名当事人受到了严肃处理,其中3人被免职,5人受到党纪处分,39人被停职待岗,1人被辞退,5人被通报批评。

反应热烈褒贬不一

赣榆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的这一做法,在各方面引起热烈反应。该中心负责人表示,由于没有先例可借鉴,该县是摸索着干。公开曝光“家丑”,是为了借助舆论力量,促进机关作风改变。

来自群众信息监督员的反馈是,自他们开始参与行动以来,每次暗访发现的问题一次比一次少,尤其是前不久53人的问题被公开播放后,最近多次暗访几乎拍不到什么问题了。当地群众也大都表示赞成,认为“电视曝光得好,干部拿着工资不好好工作,就该曝光!”

赣榆县机关干部对此反应不一,有些人认为“机关干部上班时就应当好好工作,暗访偷拍的镜头其实相当于群众的眼睛,有什么可怕的呢?”

另一位机关工作人员说:“平日上班时,说不准哪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来办事的人就是暗访的群众监督员呢,我心里总会绷着根弦,甚至感到有些紧张不自在,要时 刻小心翼翼地注意对来办事的群众的服务态度,随时保持自己的形象,不敢随意散漫。这样确实能促进改变机关工作作风,但这样做是否过激了些?这样是否会侵犯 个人隐私权呢?”

专家建言应有“度”

江苏鸣啸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鹏展律师认为,机关人员在办公场所、在工作状态下发生的事,一般不会涉及个人隐私。当然,这应当有个“度”的限制,比如不得到更衣室、卫生间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场所去拍摄。

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一位专家说,从道理上说,干部是人民的公仆,群众有权对干部进行监督,包括明察和暗访。一般来说,这种监督应当是常态的、制度 化的。工作拖沓、效率低、门难进、脸难看等“机关病”,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,长期以来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。赣榆县的这种做法,属于一 种“非常态”的监督,对于整治“机关病”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。

但这位专家又表示,作为一种探索,我们对此应持谨慎的态度。机关干部也是人,应当实行人性化管理,这种非常态的监督如果做过了头,可能会使机关干部处于过度紧张状态,虽能取得一时之效,毕竟不是长远之策。(作者  朱安平)

Copyright @ BFSU.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.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/19号    邮编:100089  Supported by BFSU ITC